【抗战中的科学家】专栏
八十多年前,抗战烽火燃起,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科技界展现出高度的民族自觉与担当精神,广大科技工作者毅然实现全面战略转向,将全部智慧投入抗战急需,“用自己的知识为国家、为抗战效力”,筑起了一道烽火中的科技长城。
值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我们推出【抗战中的科学家】专栏,深切缅怀那些峥嵘岁月中以科学救国的英雄们。他们的精神跨越时空,激励着今天的我们在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继续前行。本期我们为大家介绍其中的代表人物:陈康白。
民族危难之际
陈康白毅然回国
在延河之畔为边区解难
开工业博览会、破食盐难题等
积极参与边区经济建设
创建延安自然科学院
培养科技人才
改良军工生产技术
研制手榴弹、地雷支援抗战
他一生以科学报国
是名副其实的“红色科学家”
陈康白
1903年-1981年
曾用名陈运煌。化学家、教育家。抗战期间,曾任延安自然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自然科学院(今北京理工大学)院长。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全国科联(中国科协前身)副主席、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秘书长,中共中央高级党校哲学教研室副主任,农业办公室副主任,国务院参事。
救国就要去延安!
“我可以给你两万元,请你看是不是有什么事可以干。还有一个小小兵工厂和一个破烂油厂请你去看看,是不是可以利用。”
这是1937年底毛泽东与陈康白第一次见面时所说的话,言辞间尽显诚恳与器重。要知道,当时一名普通八路军战士每月的津贴仅有一块五角钱。陈康白作为延安时期学位最高的科学家,深受党中央的重视。毛泽东与朱德先后亲自接见了他。
几个月前,“七七事变”爆发,远在德国的陈康白义愤填膺,当即带着成包的专业书籍和实验器材,与家人一起登上回国的轮船。经过一个多月的海上颠簸,陈康白回到南京,带回的仪器书籍却在南京海关几乎都被当作税金没收。
“坚决抗日的是中国共产党,要救国就要去延安参加革命。”跟恩师徐特立在长沙的一次见面,彻底改变了陈康白的人生轨迹。他听从徐特立的建议,通过层层封锁,抵达延安。也就有了上述跟毛泽东第一次见面的一幕。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陈康白(右)与老师徐特立(左)在延安。图源:光明日报
中国共产党给边区带来的全新气象,让陈康白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
他先是担任了中央军事委员会军工局技术处处长,对边区的石油资源、手工业、军事工业、盐业、农业、地质、冶炼等情况进行了详细调研。
用科学指导生产实践
1939年1月,毛主席在陕甘宁边区第一届参议会上讲话时,提出了“发展生产,自力更生”的口号。
同年4月,陈康白奉命组织筹划陕甘宁边区首届工业展览会,展会上展出大量新型工业产品,让边区各阶层充分了解边区工业建设新面貌,极大振奋了广大人民建设边区的热情。
随后为了解决大生产运动中遇到的科技难题,陈康白又受命担任延安自然科学研究院筹备组组长,组建起陕甘宁边区第一个专门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机构,并担任副院长。
延安自然科学研究院积极研究跟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物品。1940年,陈康白接到中央一个紧急而特殊的任务:任命他兼任三边盐业处处长,解决食盐产量不足的问题。
接到任务后,陈康白带着陈宝诚、华寿俊日夜兼程奔赴地处毛乌素沙漠的三边盐池。通过勘测,他找到了几处“海眼”,判断它是盐壳下水汽冲开沙子形成的“出气孔”。他组织人力将之挖成水井大小,又修建了一批标准化盐田,取卤水倒进盐田,经过晒制很快就获得了高品质精盐。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陕甘宁边区盐场。图源:光明日报
此后,全新的打盐方法迅速在三边推广开来,边区盐产量提高近10倍,承担了边区70%的财政来源,极大缓解了边区财政困难。
1944年,陈康白响应中央号召随军南下,担任中原军区军工部部长。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他利用自己掌握的科学知识,带领大家改良军工厂的生产工艺,制造出工序简便、威力更强大的木柄手榴弹和新式地雷,提高了枪械修理和弹药生产效率,基本满足了各兵团作战消耗。
就这样,在党的领导下,陈康白用自然科学服务边区建设、服务抗战,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红色科学家”。
培育红色英才
延安自然科学研究院汇集了边区多位优秀的科技人才投入到经济生产中,然而开展各项科研工作的人手和力量还是很不够。
1940年3月15日,中共中央书记处批准成立延安自然科学院,其任务是培养“革命通人、业务专家”,要培养既通晓革命理论又懂得自然科学的专业人才。
陈康白积极投入到延安自然科学院的筹建工作之中。1940年9月1日,延安自然科学院正式开学,设有大学部、高中部和初中部,招生专业包括化学工程科、机械工程科、土木工程科、农业科、林牧科。其间,陈康白高度重视生源和经费的问题,做了很多工作,并推动自然科学院深入开展正规化建设。1944年5月,陈康白担任了延安自然科学院院长。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延安自然科学院上课情景。图源:北京理工大学
在抗战烽火中,延安自然科学院在探索党创办和领导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在办学实践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培养出近500名“革命通人、业务专家”。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20世纪40年代初延安自然科学院全貌 图源:光明网
“1940年9月创办的延安自然科学院,是党的历史上第一个开展自然科学教学与研究的专门机构。”在2021年出版的《中国共产党简史》中,延安自然科学院的办学史载入其中。
为国尽责
1949年,陈康白作为东北自然科学研究会代表参与科代会的筹备,并成为筹备会35名常务委员会委员之一,参与筹建新中国。
1950年8月18日,新中国首届中华全国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会议(简称“科代会”)在北京开幕,陈康白不仅为会议的筹备做了大量工作,还与时任重工业部副部长的刘鼎共同起草了大会《工业部门报告》,并当选为全国科联副主席。
科协岁月|从科代筹到科代会,中国科协由此启航→
1951年6月,中央任命陈康白为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此后,他先后任中国科学院党组成员、秘书长,中共中央高级党校哲学教研室副主任兼自然辩证法班主任,中共中央华北局文教办副主任、农办副主任。1979年6月,陈康白受聘国务院参事。年逾古稀的他仍然亲自到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等地考察调研,结合自己多年来在科教和工业系统工作的经验,向中央提出了很多重要建议。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素材来源:中国科学家博物馆、光明日报、人民网、科技日报
设 计:袁 也
责 编:张慧凯
审 核:张敬一
值班编委:谭华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