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任务。"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方向和目标,为我们做好民族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为进一步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大基础性问题研究,本报特邀部分学者围绕这一主题进行探讨。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重大基础性问题研究,加快形成中国自主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话语体系、理论体系。这为我们在学理层面展开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研究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思想指南。在我们看来,只有从唯物史观关于“意识”的存在论分析、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辩证思维的方法论原则等维度入手,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重大基础性问题展开学理性研究,才能真正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已然引起学术界广泛关注。既有研究多循宏观路径,集中探讨共同体形成的历史逻辑、制度逻辑和意识形态逻辑,为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体系奠定了基础。然而,一个很值得关注的倾向是,这些研究对共同体意识进入民众日常生活之后如何运转及其微观机制和复杂过程,探讨不多。如果长期限于“自上而下”的分析,难以充分展现共同体意识的“活态”品格,及其在实践中的具体呈现和能动调适。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制定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机制,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是我们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进程中必须完成好的战略性任务。新征程上,持续深入地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及民族地区各领域建设高质量发展,需要在历史、制度和政策相统一的向度中形成理论与实践的强大合力,稳步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已成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是维护各民族根本利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审古今之变、察时代之势,深刻总结和把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历史定位以及面临的新形势、新特点,在继承我们党民族理论政策的基础上,创造性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原创性论断,并将其确定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指明了正确方向,也对边疆地区的民族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也是关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战略议题。民族地区要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推动各族群众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科学布局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促进民族共同体的深层认知跃升,形成人与自然、各民族之间和谐共生、全面繁荣的共同体。以生态文明建设的显著成效夯实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态根基。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大命题,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成为新时代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从最深层次的意义上讲,就是要以共同的价值观念最大限度促进民族团结、争取民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共同价值观念的当代形态,是把全体中国人民紧紧凝聚在一起、有力抵御各种风险挑战的价值观最大公约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是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推进合力和关键支撑。推进这一工作的现实前提是政治稳定,深层驱动是文化认同,实践伟力是民族团结。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就要讲清楚中华民族是具有强大认同度和凝聚力的命运共同体。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以文化人,更能凝心聚力。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出礼入刑、隆礼重法的治国策略,天下无讼、以和为贵的价值追求,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理念”等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彰显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法治观、价值观、民本观,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丰厚的思想资源和文化滋养。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和“魂”,并对推动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深刻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其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对于推动新时代民族工作创新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根本遵循。面对当前民族工作中的问题和挑战,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引领,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升民族工作质量和水平,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实保障。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新媒体编辑:曾煜婷
如需交流可联系我们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