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 甘肃天水 麦积山石窟外景
五月的风,温暖和煦,正迎接着终日困在城里、镇上的人们,走向郊野、走向山林,去沐浴阳光,去探秘自然,去感受深藏在中华大地的历史文化光芒。
甘肃,自古以来就是一条走廊,连接着东部中原和西域,进而扩展到中东、南亚、欧洲、非洲,也是中原王朝和西北割据政权持续争夺的战略要地,2000多年来,东西方无数的族群在这里停留,无数的商队从这里走过,无数的军队进入再离开,他们在这里创造传播了丰富的历史人文瑰宝,值得我们后人去探索寻觅。
其中,从西向东跨越1500多公里,散落在河西走廊沿线的敦煌西千佛洞、敦煌莫高窟、瓜州榆林窟、永靖炳灵寺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庆阳北石窟寺六大石窟胜境,记录和保留了从东晋十六国(公元4—5世纪)到明清,跨越1600年的历代人文和佛教艺术的辉煌历程,见证了东西方文明的交融共生,尤其值得我们去探秘欣赏,去拥抱这千年艺术的华光。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 甘肃庆阳 北石窟寺全景
mogaoku
莫高窟
莫高窟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艺术宝库,被誉为“沙漠中的美术馆”“世界艺术画廊”。
1961年,莫高窟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莫高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一批世界文化遗产。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位于今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上,坐西朝东,前临宕泉河,面临三危山。莫高窟现有洞窟735个,有壁画4.5万平方米、彩塑2400余身、唐宋木构窟檐5座。
石窟以彩塑为主体,四壁及顶均彩绘壁画,窟外有窟檐、栈道,是石窟建筑、彩塑和壁画三者合一的佛教文化遗存。
洞窟建筑形式主要有禅窟、塔庙窟(又称中心塔柱窟)、殿堂窟等;塑绘结合的彩塑主要有佛、菩萨、力士像等;壁画内容丰富博大,分为佛教尊像画、释迦牟尼故事画、佛教经变画、佛教史迹画、供养人画像、中国传统神仙画、装饰图案七类。彩塑与壁画系统地反映了4—14世纪中国佛教艺术的风格及传承演变,在中国和世界美术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 莫高窟 第285窟 供养菩萨
xiqianfodong
西千佛洞
西千佛洞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城西南约35公里党河北岸的断崖上,被称为莫高窟的“姊妹窟”。
现存洞窟22个,其中彩塑34身,壁画800余平方米。最早的洞窟建于北魏,历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各代营建,形成如今规模。
壁画内容和风格与莫高窟同时期的壁画基本一致,如第12窟南壁窟门两侧的劳度叉斗圣变和睒子本生故事画,均以白粉作底,墨线勾画,赭石和青绿色淡染,无论是构图设色还是人物形象,都具有浓郁的中原风格,为西千佛洞北周时期主要的代表作。
洞窟形制与莫高窟同期洞窟基本相同,大致可分为中心塔柱窟、覆斗顶形窟、平顶方形窟以及敞口竖长方形大龛等四种类型。其中,第7窟中心塔柱南向面龛内的倚坐佛像最具特色,具有典型的“秀骨清像”艺术风格。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 西千佛洞 第7窟 窟室内景
yulinku
榆林窟
榆林窟,位于甘肃省瓜州县城南约70公里处的大漠戈壁峡谷之中,榆林河从峡谷中穿流而过,洞窟就开凿在峡谷两岸的东西崖壁。
榆林窟壁画内容丰富、艺术精湛,是中国中晚期佛教石窟寺壁画艺术的杰出代表,在佛教思想、壁画内容、表现形式等方面与莫高窟一致,是敦煌石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被称为莫高窟的“姊妹窟”。
榆林窟是古丝绸之路上重要的历史文化遗迹,保存了中西方文化交流、西域历史文化以及西域少数民族的重要信息,也是藏传佛教流传并在中国发展成为重要宗教信仰的实物资料,为研究古代中国的社会生活方式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榆林窟第25窟主室较为完整地保存了中唐时期壁画的原作,壁画构图严谨、线条流畅、造型逼真、色彩绚丽,充分体现了唐代精湛高超的绘画技艺,也反映了唐代文化发展的繁荣盛况,成为敦煌石窟中的经典之作。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 榆林窟 第25窟 主室南壁 观无量寿经变(局部)
binglingsishiku
炳灵寺石窟
炳灵寺石窟位于甘肃永靖县县城西南52公里处黄河北岸的小积石山大寺沟中,地处中原、河西走廊与青藏高原的交会处。这里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地,积淀了丰厚的多民族文化底蕴。
炳灵寺石窟是丝绸之路上东西方文化双向传播和唐蕃古道上汉藏文化交汇融合的重要见证,在1600多年的持续营建中,形成了多元文化共存、汉藏佛教并蓄的石窟艺术。
窟内大量的塑像、壁画融合了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民族的多种文化元素,展现出中西艺术初步结合的特点,保留了佛教初传入中国时石窟艺术的特征,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
第171窟的唐代弥勒大佛,高27米,为甘肃第三大佛。始建于唐开元十九(731年),明正德年间重修。佛像面部方广丰圆,神情肃穆,形体雄宏稳健。这尊大佛不仅是炳灵寺石窟中最具代表性的佛像,也是丝绸之路和唐蕃古道上重要的佛教遗存。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 炳灵寺石窟 第171窟 弥勒大佛
beishikusi
北石窟寺
北石窟寺是我国甘肃陇东地区重要的石窟寺类文化遗产, 位于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西南25公里处的覆钟山脚下,因与平凉市泾川县南石窟寺同时期开凿,南北对应,故名“北石窟寺”。
北石窟寺保存了北魏、北周、隋、唐等各朝代的精美作品,包括寺沟主窟群、花鸨崖石窟、石崖东台石窟等,共计有大小窟龛308个,石雕造像及彩塑2429尊,壁画彩绘96.7平方米,石碑8通,阴刻和墨书题记152方。
北石窟寺的造像以石雕为主,伴随少量的泥塑,其中雕刻手法囊括了圆雕、浮雕、阴刻等多种创作技艺。北石窟寺各时代的艺术作品呈现出了不同的特色与风格:北魏的雄健、隋代的多变、唐代的俊秀等,都有鲜明的展现,堪称“砂岩石雕艺术馆”。
其代表洞窟第165号窟,是全国最大的“七佛窟”,该窟窟形宏伟,造像高大,题材组合独特,雕刻手法简练,造型朴实端庄,当世无双。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 北石窟寺 第165窟 南壁 七佛(局部)
maijishanshiku
麦积山石窟
麦积山石窟位于中国甘肃省天水市东南部,是秦岭山脉西端的一座孤峰,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石窟内容、精湛的艺术造诣和深远的历史价值而闻名于世,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
麦积山石窟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泥塑、石雕和壁画三大方面。
泥塑造像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无论是慈悲的佛像、威严的天王,还是灵动的飞天、憨态可掬的小沙弥,都展现出了古代工匠们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想象力。
石雕则以其精细的雕刻和厚重的质感著称,与泥塑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麦积山石窟独特的艺术风貌,被誉为“东方雕塑艺术宝库”。
所存壁画,色彩鲜艳,画面生动,题材丰富,技法娴熟,价值较高,是中国北朝壁画艺术的典范和代表,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第133窟是麦积山规模最大的洞窟之一,现存造像数量多,较完整的泥塑计27身,石刻造像碑18块,其中佛、千佛、菩萨、弟子、飞天和各种人物达数千之多,称“万菩萨堂”。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 麦积山石窟 第133窟 释迦牟尼与罗睺罗
以上图片均来自《丝路华光——甘肃六大石窟胜境》
甘肃六大石窟保存了自东晋十六国以来直至明清、民国等历朝历代的壁画和雕塑艺术,反映了丝绸之路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的背景下,中华文化在各时代的方方面面,展示了中华文化无限丰富的内涵,是了解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军事、民族、民俗、美术、音乐、舞蹈等方面极其丰富的宝库。
每一座石窟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无论是莫高窟的精美壁画、北石窟寺的宏伟雕刻,还是被赞为“世界圣宫”的榆林窟、被誉为“北朝雕塑陈列馆”的麦积山石窟都让人流连忘返,叹为观止。
假期不妨去探秘甘肃六大石窟胜景,追逐佛教艺术的千年华光。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丝路华光——甘肃六大石窟胜境》画册已由中国旅游出版社出版,该画册由敦煌研究院原党委书记赵声良研究员主编,图片由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甘肃省文联副主席、甘肃省摄影家协会主席、敦煌研究院吴健研究员实地创作拍摄。
内容涵盖了甘肃省敦煌西千佛洞、敦煌莫高窟、瓜州榆林窟、永靖炳灵寺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庆阳北石窟寺六大石窟寺的经典内容,共计121个洞窟,摄影作品共计335幅,配以专业学术性的文字说明,向大众展现了甘肃六大石窟的瑰丽玄妙的胜境,让读者在画册的翻阅间一览“丝绸之路黄金路段”的丰富历史文化遗存,深切感受中华文明蕴含的雄浑深厚的文化内涵。
图书信息
书名:《丝路华光——甘肃六大石窟胜境》
作者:敦煌研究院 编;赵声良 主编;吴健 摄影
ISBN: 978-7-5032-7373-5
定价:138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