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错改网

    手机WAP版

    手机也能找商机,信息同步6大终端平台!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热点新闻 » 正文

    三峡船闸通航二十载:从“反对派”到“奇迹缔造者”的科技突围之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7-08 08:04:54   浏览次数:1  发布人:d61a****  IP:124.223.189***  评论:0
    导读

    编者按2004年7月8日,三峡船闸通过正式通航验收,由试通航转为正式通航。“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从1994年12月14日正式开工,2006年5月20日大坝主体工程竣工,到2008年10月全面完工,2020年11月1日完成整体竣工验收,这座矗立在长江之上的世纪工程,不仅是人类水利史上的巅峰之作,更承载着守护万家灯火的民生担当。为了这一天,无数水利工程建设者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和辛勤的汗水,他们数十

    编者按

    2004年7月8日,三峡船闸通过正式通航验收,由试通航转为正式通航。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从1994年12月14日正式开工,2006年5月20日大坝主体工程竣工,到2008年10月全面完工,2020年11月1日完成整体竣工验收,这座矗立在长江之上的世纪工程,不仅是人类水利史上的巅峰之作,更承载着守护万家灯火的民生担当。

    为了这一天,无数水利工程建设者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和辛勤的汗水,他们数十年来披荆斩棘、爬坡过坎,用智慧和担当,让百年来中国人开发和利用三峡资源的梦想变为现实。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2004年7月8日,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迎来了历史性时刻。国务院长江三峡二期工程船闸通航验收委员会在三峡工地宣布,三峡船闸已经通过正式通航验收,由试通航转为正式通航。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潘家铮:从反对派到支持派

    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潘家铮功勋卓越的一生中,三峡工程是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2002年7月,潘家铮(左2)参加

    三峡二期工程验收时与同事留影

    来源|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三峡工程自1919年孙中山首次提出后,争议不断。起初,潘家铮也是反对派之一。他在自传体回忆录《春梦秋云录》中说:“直到1985年,我还对三峡的移民和泥沙两个问题忧心忡忡。”

    20世纪80年代,有关三峡工程的争论达到顶峰。三峡工程上或不上、早上或晚上、高坝或低坝等各种不同意见相继提出,探讨中涉及三峡工程对长江的泥沙淤积、生态环境、水库移民、经济影响等一系列问题。

    1986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责成水电部聘请各行各业共412名专家、学者对三峡工程进行重新论证。时任能源部水电总工程师的潘家铮出任论证领导小组副组长兼技术总负责人。

    三年论证期间,专家组全面复核了以往的研究成果,并针对工程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和有疑虑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就是在这段时间,随着我对工程了解的不断深入,我发现自己原来担忧的问题均已迎刃而解,我开始改变最初的观点。”潘家铮回忆道。

    就这样,潘家铮成了三峡工程中最顽强的支持者。

    1990年7月6日,在论证热潮经历几番起落后,潘家铮代表论证领导小组作出“建比不建好,早建比晚建有利”的结论,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肯定。

    1992年,三峡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并获得通过。当晚,潘家铮回家美美地睡了一觉。因为他深知,自己正处于“风暴眼”中,一旦三峡工程开工,就要用责任和事实去说服世人。

    1994年,三峡工程正式开工。由于修建三峡工程涉及淹没移民、投资巨大、建设周期长、存在生态植被破坏的潜在问题,对三峡工程的质疑和反对声音仍未消失。

    1997年11月,三峡工程实现大江截流。截流现场,有记者问潘家铮:“谁对三峡工程贡献最大?”令所有人意外的是,潘家铮说:“是那些反对三峡工程,总在攻击我的反对派贡献最大。”

    潘家铮对反对意见所表现出的不仅仅是容忍,更有海纳百川的包容。“正是反对者的反复追问、疑问甚至是质问,逼着你把每个问题都弄得更清楚,才使方案一次比一次更理想、更完整,工程质量一期比一期好。”他说。

    有一次,一位持反对意见的同志提供了一张航拍照片,说三峡坝址上方有线形影像,是条大断层,令潘家铮等人大为吃惊。后来,经过实地考察,发现根本没有这条断层,照片上出现的影像乃是表面地形所致,潘家铮长长地舒了一口气:“问题搞清楚了,心里更踏实了。”

    三峡工程从1994年开工起,潘家铮就一肩挑起技术、建设、质量三副重担,始终站在风口。2006年5月20日14时,三峡大坝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完毕。至此,长江三峡水利枢纽主体工程完工。

    年近80的潘家铮说:“防洪科学化、规范化,不再出现千军万马上堤防洪抢险,是我的三峡梦想。现在,我高兴地看到,三峡大坝的建成,将防止发生毁灭性的长江洪灾,解除了中国人民的心腹大患。”


    2005年12月,潘家铮(左四)

    检查三期工程施工情况

    来源|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微信公众号

    2012年7月13日,潘家铮因病去世。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金涛在《中国科学报》中的文章写道:“一颗情系三峡大坝的伟大心脏停止跳动了。”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宋维邦:创造奇迹的人

    2003年6月16日,伴随着浑厚的汽笛声、喧天的锣鼓声和人群的欢呼声,被誉为“世界第一门”的三峡船闸人字门徐徐开启,等候多时的“神州号”豪华客轮首先驶来。这一天,三峡船闸试通航正式启动。


    宋维邦(左3)在工地现场

    来源|长江设计集团微信公众号

    高峡已出平湖,三峡再无险滩。“神州号”豪华客轮上,一位瘦高的老者独自伫立船头,眼眶湿润,他就是三峡船闸设计总工程师宋维邦。这位1958年从水利学院毕业后就开始从事三峡船闸设计与建设的老人,为了这一天奋斗了一辈子。

    “将近半个世纪,一代代中国水电人前赴后继,为三峡付出了全部心血和汗水。”宋维邦感慨地说。他清楚地记得,在几十年的水电生涯里,为了三峡工程勘探选址,他们一次次漂流而下,露宿江边;又一次次翻山越岭,考察地形。

    三峡双线五级船闸是当前世界上级数最多、总水头和级间输水水头最高的内河船闸,其主体部位从高山中深挖而出,工程量之大举世无双,是一座难度极大的挑战性工程。

    潘家铮曾说:“永久船闸的技术问题解决了,三峡工程的问题就解决了一半。”

    与三峡工程一样,三峡船闸的建设也是一路伴随着争论而最终建成。据宋维邦回忆,当初三峡大坝船闸的设计方案,在船闸的级数、船闸布置和主体建筑物的形式等重大技术问题上,有过不少争论,甚至可以说,一度还出现过争论不休的情况。

    当时,许多人认为如此复杂的船闸不可能顺利修建,建起来也将事故不断,这么多的闸门、闸阀控制系统出一点事就会断航,因此推论三峡工程就是意味着斩断长江,意味着破坏川江航运,成为历史罪人。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宋维邦(右1)和同事查看设计图纸

    (右一为宋维邦)

    来源|长江设计集团微信公众号

    永久船闸开建后,宋维邦等人用事实为争论画上了句号。

    他率领船闸设计团队通过深入比选,决定将船闸线路布置在河床左岸制高点——坛子岭左侧,在船闸上下游引航道右侧布置隔流堤,调整引航道口门区水流条件,采用适合三峡泥沙淤积特点的清淤技术,并落实了进一步加大冲淤能力的预案,由此解决了急弯河段、复杂水沙条件下的船闸布置难题,保证了工程长期使用。

    此后,为了建造这一船闸,工程师削平了18座山头;开挖边坡最大高度为170米,创造了世界船闸开挖边坡高度之最;而且与岩体共同工作的薄衬砌结构最大高度达到了70米,是世界船闸衬砌式结构高度之最。除此之外,三峡船闸运行工况复杂,设计人员还解决了对船闸进行有效监控,保证船闸的安全监测、消防等众多技术难题。

    “世界最大的船闸能一次建成、一次投产成功,并没有出现什么大的问题,这实在是一个奇迹,它充分证明了中国人民的智慧、毅力和才能,我们要让全国人民和全世界的朋友同我们一起分享这份喜悦。”在三峡工程二期工程船闸正式通航验收会议上,潘家铮激动地说。

    时至今日,20多年来,三峡船闸经受住了运行考验。2025年6月18日,三峡船闸迎来了22岁生日。自2003年6月18日正式向社会船舶开放通航以来,三峡船闸已安全稳定运行22周年,累计运行21.5万闸次,通过船舶107.4万余艘次、旅客1229.1万余人次,过闸货运量达22.4亿吨。这座世界上连续级数最多、总水头和级间输水水头最高、技术最复杂的内河船闸,不断焕发出新的动能,助力长江黄金水道充分释放黄金效益,为我国内河航运及沿江经济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审核专家: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原副秘书长,教授级高工张博庭

    参考文献:

    [1] 沧桑世事淘洗 愈见真实性情——记第九届光华工程科技奖成就奖获得者潘家铮[N].光明日报,2012-07-05.

    [2] 追忆潘家铮院士:情注水电的人生[N].光明日报,2012-07-15.

    [3] 近22万闸次超22亿吨货物!三峡船闸通航22年交出亮眼答卷[N].经济日报,2025-06-18.

    [4] 追思潘老的三峡情水电心[N].中国科学报,2013-07-12.

    [5] 潘家铮:一生与江河对话[N].绍兴日报,2019-09-27.

    [6] 全安华,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家铮:三峡船闸是一个奇迹[N].中新社,2004-07-09.

    [7] 水利水电的泰斗,永远的丰碑|纪念潘家铮院士[OL].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2024-11-12.

    [8] 壮哉,大三峡![J].中国水利杂志,2024-12-15.

    [9] 宋维邦,见证三峡船闸的诞生[OL].长江设计集团微信公众号,2023-06-18.

    中国科学家博物馆出品


     
    (文/匿名(若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核实发布者) / 非法信息举报 / 删稿)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昵称为 d61a**** 发布的作品,本文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发布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54208694@qq.com删除,我们积极做(权利人与发布者之间的调停者)中立处理。郑重说明:不 违规举报 视为放弃权利,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有个别老鼠屎以营利为目的遇到侵权情况但不联系本站或自己发布违规信息然后直接向本站索取高额赔偿等情况,本站一概以诈骗报警处理,曾经有1例诈骗分子已经绳之以法,本站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若遇 违规举报 我们100%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
    0相关评论
     

    (c)2008-现在 cuog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