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全国人大代表郭靖涛参加座谈并发言。 孙若丰 摄
“作为一名长期在医院工作的代表,我对生态环境健康话题尤为敏感。近年来,河北法院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持续健全环境资源审判体制机制,不断探索创新生态环境司法保护的方法和路径,交出一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法治答卷。”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张军率调研组在河北法院调研并座谈,全国人大代表、承德市政协副主席、农工党承德市委主委郭靖涛受邀参加座谈时说。
郭靖涛表示,承德作为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定位的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西北部生态环境支撑区”以及塞罕坝精神发源地,两级法院始终坚持用最严厉的手段惩罚破坏环境资源的刑事犯罪,用最严密的制度修复遭到破坏的生态环境,着力打造了“冀承山水”环境资源审判工作品牌。特别是承德市中级人民法院联合相关单位共建“燕山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基地”“塞罕坝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基地”,签署框架协议,为生态环境司法与行政执法有机衔接提供平台;组织召开滦河源和京津冀燕山区域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协作会议,共建一体化协作机制,多方协同护航绿色发展;与市检察院、市司法局共促“补植管护令”有效落实,实现惩治犯罪与生态修复有效衔接,让“违法人”变成“守护人”。
郭靖涛建议,人民法院要妥善审理经济结构和能源政策调整引发的企业破产等案件,依法支持和保障节能环保产业、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助推构建绿色产业结构。要充分发挥审判的规制引领作用,通过集中宣判惩戒和震慑犯罪,做深做实对环境资源违法犯罪“全要素、全环节、全链条”惩治与预防,以生态环境审判保障好美丽中国建设。
来源:人民法院报·1版
作者:孟冬
见习编辑:贺晴 姚瀚|联系电话:(010)67550765|电子邮箱:fyxw@rmfyb.cn
新媒体编辑:李璇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