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的这个人,有点不一样。”6月20日,江西省靖安县看守所门前,经验丰富的门卫李大爷看着一个身影,对身旁的禁毒民警说道。
“哦?怎么个不一样法?”民警问。
“别人进来,都是愁眉苦脸、万念俱灰。他呢,反倒像是卸下了千斤重担,眼里有光。”
民警会心一笑,这束“光”,他们再熟悉不过——那是在绝望中淬炼出的希望之光。这名特殊的收戒人员,正是60岁的病残吸毒者舒某红(化名)。他并非被押解而来,而是在民警的陪同下,主动前来“报到”,为自己过去的荒唐岁月画上句点,也为未来的新生开启序章。
若非亲口讲述,很难想象眼前这个面带释然的六旬老人,曾是一个在毒海中沉沦了几十年的“瘾君子”。“要不是碰了那东西,我本该儿孙绕膝,享受天伦之乐。”谈及过往,舒某红的声音里充满了无尽的悔恨。
毒品,曾是他生命的全部,也毁掉了他的一切。它让他丢了工作,耗尽了所有积蓄,甚至让他变卖了家中最后一点值钱的东西来换取一口毒资。亲情,在一次次的谎言与失望中被消磨殆尽。家人的规劝变成了嫌弃,最终化为冰冷的隔阂。
他的身体也随之垮掉,高血压高危三级、脑梗……多种疾病并发,让他成了一个生活无法自理的“病残废人”。“那时候,我觉得自己就是个累赘,一个孤家寡人。”舒某红说,那时他对前来执法的禁毒民警充满了敌意和抵触,“我总觉得,我们是猫和老鼠,天生就是对立的。”
人性的坚冰,总有被溫暖融化的一刻。转折点发生在2024年底,当靖安县公安局禁毒大队的民警第三次出现在舒某红面前时,他依然习惯性地用病弱的身体作为对抗法律的挡箭牌。
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一切,彻底颠覆了他的认知。
被抓当晚,想到自己因涉嫌容留他人吸毒罪将面临的刑罚和强制隔离戒毒,舒某红急火攻心,血压飙升至200多毫米汞柱,瞬间晕倒在地。他至今仍清晰地记得,当他倒下时,家人只是冷漠地关上了房门,他甚至隐约听见儿子那句令人心碎的话:“让他去,再也不管他了!”
在他生命垂危之际,伸出援手的,正是他眼中所谓的“敌人”。禁毒民警果断拨打了120急救电话,并全程陪同他赶赴医院抢救。“医生说,再晚一点,我就没命了。”躺在病床上,看着民警忙前忙后的身影,舒某红的内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
这股超越“敌对”身份的关怀,如同一股暖流,瞬间击溃了他内心的壁垒。他第一次主动而彻底地交代了自己容留他人吸毒的犯罪事实。
在后续的治疗中,民警的关怀从未缺席。他们不仅为他提供医疗救助,更在他戒断反应最痛苦的时候,给予他精神上的鼓励与支持。同时,民警们架起了他与家庭之间沟通的桥梁,耐心向其妻儿讲述舒某红的戒毒决心与积极转变。
当妻子和儿子终于再次出现在病床前,当儿子哭着说出那句“爸,只要你肯戒,我们永远等你回家”时,舒某红的泪水夺眶而出。这失而复得的亲情,为他彻底戒断毒瘾注入了最强大的动力。
近半年的治疗与康复,让舒某红的身体状况趋于稳定。他做出了一个决定——主动联系禁毒民警,坦然接受法律的制裁。
于是,便有了开头看守所前的那一幕。
“警官,谢谢你们的帮助,让我找回了做人的样子。我一定会彻底戒断,重新做人!”走向高墙的路上,舒某红的脚步坚定而从容。民警欣慰地拍了拍他的肩膀:“我们都看到了你的决心,加油,我们等你出来!
“我可以的!”这既是舒某红对民警的承诺,更是对自己灵魂深处的呐喊。
执法有力度,更有温度。对于迷途的吸毒人员,只要他们愿意回头,社会、家庭和禁毒工作者都愿意伸出援手,帮助他们走出深渊、重获新生。【来源:宜春禁毒】
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提醒您:
珍爱生命 远离毒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