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错改网

    手机WAP版

    手机也能找商机,信息同步6大终端平台!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热点新闻 » 正文

    湖北“凉城”野猫水村:近万“候鸟”与村民共建和美村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7-14 18:11:34   浏览次数:1  发布人:ca67****  IP:124.223.189***  评论:0
    导读

    有着“中国凉城”美誉的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年平均气温23℃,一到暑期,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络绎不绝。位于利川市团堡镇的野猫水村,因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便利的交通条件,尤其受到游客青睐。每年夏季,还有近万名“新村民”前来旅居,享受清凉与宁静。如何让“新村民”更好融入、参与建设野猫水村?村党支部书记王芳给出了答案:“我们深入践行国家民委和美村寨建设行动要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有着“中国凉城”美誉的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年平均气温23℃,一到暑期,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络绎不绝。位于利川市团堡镇的野猫水村,因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便利的交通条件,尤其受到游客青睐。每年夏季,还有近万名“新村民”前来旅居,享受清凉与宁静。

    如何让“新村民”更好融入、参与建设野猫水村?村党支部书记王芳给出了答案:“我们深入践行国家民委和美村寨建设行动要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从共同缔造、产业发展、民族团结3个方面着力,让2000多名村民与近万名‘新村民’和睦相处、亲如一家,共同推进基层治理,携手绘制这幅美丽的山村画卷。”


    共同缔造:村民共建美好人居环境

    阳光照耀下的宜影塔和宜影湖熠熠生辉,这是野猫水村两张闪亮的“名片”。不远处的宜影广场上,村民们欢快地跳着广场舞。环宜影湖步道上,游人悠然漫步,享受着宁静与惬意。

    “以前的宜影广场不是这样的,进出口道路狭窄,地面高低不平,给村民进出带来诸多不便。”一位村民回忆。

    “要是能把道路拓宽,让宜影塔显露出来就好了。”“再把广场整修一下,方便大家进出村委会办事,也能有个像样的地方供大家唱歌跳舞!”村民们纷纷提议。

    民生事务无小事,群众利益是大事。野猫水村党支部以“解民忧”为出发点,多次召开村民小组会、户主会、院子会、坝子会,共收集了100多条意见建议。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野猫水村召开院子会。图源:恩施日报

    整修广场时,村里改变了传统的招标发包建设方式,组织村民投工投劳共同完成。对于护坡、垱墙等小微项目,则由村民理事会组织本村施工队伍灵活实施。原本预计需要90万元才能建成的宜影广场,在村民们的共同努力下,最终仅用60万元就完成了建设。

    依托议事“共享客厅”,野猫水村广泛开展群众说事、民情恳谈等活动,引导老村民和“新村民”共同参与,形成了“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的良好局面。

    村民自发参与公共设施建设维护的积极性越来越高。经过多方贡献巧思,野猫水村不仅变得更加宜居,还变得更有艺术气息。就连曾经废弃的坛坛罐罐,也变成了展示笑脸的艺术品,组合成一面“二十大幸福笑脸墙”,成为村民和睦与幸福指数提升的生动写照。


    特色产业:打造乡村旅游新名片

    炎热的夏季,野猫水村的彩虹步道旁停满了私家车,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在这里相聚。

    “十多年前,村里的许多青壮年劳动力背井离乡外出务工,留下妇女在家照顾老人和孩子,靠打零工挣钱补贴家用,收入微薄。”王芳介绍,“随着乡村旅游市场的日益繁荣,野猫水村抓住机遇,大力发展民宿、农家乐及观光采摘等特色产业。”2023年,全村旅游综合年收入超过3000万元。


    ▲野猫水村的老村民和“新村民”一起舞龙。 野猫水村村委会供图

    “选择在这里创办民宿,是因为看中了这儿独特的文化资源与宜人的气候条件。”经营民宿“燕子坞”的李新馨介绍,“民宿房间里的桌椅摆放、墙壁装饰等,都体现了土家、苗等民族的文化特色。我们还会根据客人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定制服务,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

    如今,野猫水村共发展了60家民宿,夏季日均接待游客700余人,100余名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农家乐生意也很红火。“以前,刨汤宴是土家族迎接新年的一个风俗习惯。如今,很多周末游的客人特意赶来品尝刨汤宴、跳摆手舞、喝摔碗酒。”野猫水村阳光土灶农家乐负责人胡谋说。

    野猫水村还多层次引进市场主体,以发展观光休闲、采摘体验农业为突破口,推广种植葡萄、蓝莓等水果,带动了村集体经济发展,也增加了村民收入。


    民族团结:多元文化交流促进互融

    走进野猫水村的培风长廊,来自全国各地的“新村民”与当地各族村民齐聚一堂,吹拉弹唱,其乐融融。

    “这里民风淳朴、环境优美,我深深地爱上了这个地方,每年都要来住几个月。”2018年6月,四川遂宁人杜天祥来到野猫水村,成为一名“新村民”,“大家来自天南海北,语言、爱好、生活习惯各不相同,刚来时很难形成一个整体,后来慢慢成了一家人。”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野猫水村景色秀丽。图源:恩施日报

    在野猫水村,“新村民”也被称为“候鸟”,具有季节性、流动性和分散性的特点。为了使“新村民”更好融入,野猫水村组建了“候鸟”专家学者顾问团、“候鸟”义务巡逻队和“候鸟”人才协会,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整合文艺服务队、志愿服务队、爱心帮扶队等多方力量,开展理论学习、诗朗诵班、舞蹈培训、书画展览等活动,丰富村民文化生活,促进各族村民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我在这儿生活了7年,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非常开心。”谈起在野猫水村的生活,几位来自武汉的“新村民”赞不绝口,“每天打网球、跳舞、唱歌,感觉很充实。”

    “‘新村民’中有不少专家学者和能工巧匠。他们各展所长、优势互补,积极参与基层治理,为野猫水村的发展建设带来新活力。”王芳表示,下一步,野猫水村将聚焦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着力打造文化名村、产业强村、旅游靓村、宜居新村,将和美村寨的美丽画卷描绘得更加多彩。


    监制 |肖静芳

    统筹 |安宁宁

    编辑|李翠 丛蓉

    制作 |章音頔

    来源 |中国民族报

    看完了,点个“赞”↓↓↓


     
    (文/匿名(若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核实发布者) / 非法信息举报 / 删稿)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昵称为 ca67**** 发布的作品,本文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发布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54208694@qq.com删除,我们积极做(权利人与发布者之间的调停者)中立处理。郑重说明:不 违规举报 视为放弃权利,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有个别老鼠屎以营利为目的遇到侵权情况但不联系本站或自己发布违规信息然后直接向本站索取高额赔偿等情况,本站一概以诈骗报警处理,曾经有1例诈骗分子已经绳之以法,本站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若遇 违规举报 我们100%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
    0相关评论
     

    (c)2008-现在 cuog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