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卫生健康局通报,截至20日,顺德区累计报告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2158例,主要集中在乐从镇、北滘镇、陈村镇,均为轻症病例。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什么是基孔肯雅热?感染相关病毒后有什么症状,又该如何预防呢?
什么是基孔肯雅热
它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蚊媒传染病,主要通过伊蚊(白纹伊蚊、埃及伊蚊)叮咬传播。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白纹伊蚊
全球已有119个国家和地区报告了本地传播,大规模暴发和零星病例主要发生在美洲、亚洲和非洲。近些年,我国周边的东南亚地区基孔肯雅热疫情持续活跃。
我国于2008年首次发现输入性病例,曾引发本地疫情,但尚未形成稳定的疫源地。
传播途径是什么
伊蚊白天叮咬人,尤其活跃于日出前后1~2小时和日落前2~3小时。
它们的幼虫孳生于小型积水容器中,如瓶罐、废旧轮胎、花盆等,这些地方都可能成为它们的“温床”。
伊蚊叮咬感染病毒的人后,病毒在蚊体内复制,数天后进入唾液腺,再次叮咬健康人时完成传播。各年龄段人群均可能感染发病。
典型症状有哪些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如何预防基孔肯雅热
目前没有针对基孔肯雅热的特效抗病毒药物,也无疫苗可预防。因此,防蚊灭蚊、避免叮咬是防护的关键。采取以下科学措施,可大大降低感染风险。
1.环境治理
伊蚊依赖小型积水繁殖,因此,清除蚊虫孳生地是预防虫媒传染病的根本措施。
我们需要定时清理家中容易积水的地方,如瓶罐、废旧轮胎、花盆、下水道、杂物堆等区域,不给蚊子提供繁殖的机会。
2.个人防护
外出时,尽量穿浅色长袖衣裤,减少皮肤暴露面积;同时在裸露皮肤上涂抹含避蚊胺、避蚊酯的驱蚊液。
在家中,安装纱门纱窗、使用蚊帐,为自己打造一个安全的“无蚊空间”;必要时使用电蚊拍、灭蚊灯等,对蚊子进行“精准打击”。
此外,在户外树荫、草丛等蚊子多的地方,尽量减少逗留时间。
3.关注流行区疫情
如果计划前往东南亚、非洲等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疫情流行区,出行前一定要查询当地疫情信息,做好充分的驱蚊防蚊准备。
归国后14天内做好健康监测,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
4.及时就医
一旦出现发热、皮疹、关节痛等相关症状,立即就医并告知旅行史和蚊虫叮咬史,以便医生及时准确诊断和治疗。
治疗原则
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可参考以下内容:
基础护理:多饮水、充分休息。
症状缓解:体温超38摄氏度时,用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酚)退烧;若关节痛,可按程度使用止痛药物,避免使用阿司匹林及非类固醇抗炎药(可能增加出血风险)。
来源:综合中国疾控中心、顺德发布等微信公众号
制图/编辑:李诗尧
校对: 杨真宇
审核:秦明睿 徐秉楠